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同步热分析仪(STA)核心原理:如何同步揭示热重与热焓变化?

同步热分析仪(STA)核心原理:如何同步揭示热重与热焓变化?

更新时间:2025-11-20点击次数:12
  同步热分析仪(STA)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单一实验流程、同一控温程序,实现对样品热重(TG)与热焓(DSC/DTA)变化的同步测量,其技术实现与科学价值可拆解为以下关键环节:
  一、技术整合:TG与DSC/DTA的硬件协同
  STA将热重分析模块(TG)与差示扫描量热模块(DSC)或差热分析模块(DTA)集成于同一仪器中,共享高精度加热炉、样品池及温度控制系统。实验时,样品置于样品池中,参比物置于参比池,两者随加热炉同步升温或降温。TG模块通过高精度微天平(分辨率达0.01mg)实时监测样品质量变化;DSC/DTA模块则通过热流传感器或热电偶捕捉样品与参比物间的热流差异或温度差,同步记录热效应信号。
  二、数据同步:质量与热流的时空精准对应
  STA的核心优势在于消除分次测试的误差。传统方法需分别进行TG和DSC实验,但不同批次样品的粒度、密度差异,以及两次实验的升温速率、气氛流量等条件难以一致,导致质量变化与热效应的“时间/温度对应关系”不准确。而STA通过同一份样品、同一套实验条件,确保TG曲线(质量-温度)与DSC/DTA曲线(热流/温度差-温度)的时间轴与温度轴重合,精准建立“质量变化与热效应”的关联。例如,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中,STA可同步监测电解质挥发(TG信号)与氧化放热(DSC信号),明确“某一失重台阶对应的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为热失控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三、科学价值:多维数据解析复杂热行为
  STA的同步测量能力使其能区分物理挥发与化学分解过程。例如,在矿物分解研究中,传统TG测试可能将多步失重(如脱水、脱气、晶型转变)叠加为一个宽台阶,而STA通过同步热流曲线,可利用不同分解步骤的热效应差异(如吸热或放热峰的温度区间和峰面积)实现步骤区分,甚至定量计算各步骤的失重比例。在聚合物组分分析中,STA可通过“不同组分的失重-热效应特征”,直接识别复杂组分(如基体树脂、增塑剂、填充剂)并计算含量,无需复杂前处理。